-
快递资讯
今日起施行!外卖员、快递员等年收入12万元以下基本无需纳税
快科技10月1日消息,综合媒体报道,今日起,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有关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将首次正式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 据介绍,《规定》明确互联网平台内从事配送、运输、家政等便民劳务活动的从业人员,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或者不需要纳税的,无需报送其收入信息。 这意味着,《规定》实施不会对各类“小哥”、家政人员的日常工作、收入和税负产生影响,各类“小哥”、家政人员也不会因此增加税收负担。 《规定》实施后,为减轻平台内从业人员在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环节的负担,国家税务总局还专门制发《规定》的配套公告——《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为平台内从业人员办理扣缴申报、代办申报若干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公告要求对包括外卖员、快递员等各类“小哥”在内的平台内从业人员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采用累计预扣法来预扣预缴税款,即扣除20%的费用和每月5000元的减除费用后,再按3%-45%的七级累进预扣率来计算预扣预缴的税款。 按照《公告》规定的累计预扣法来计算,对实际月收入在6250元以下
权益变“商机” 运费险开倒车
来源:北京商报 能为退货运费买单的退货运费险被推至风口浪尖。12月3日,有人用退货运费险8个月骗取100多万元、商家大规模关闭退货运费险等相关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是便利消费者的一大险种,却成了不法分子眼中的“商机”。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利用退货运费险的漏洞进行非法牟利,甚至公开将薅羊毛教程公之于众的情况并不少见。在业内人士看来,退货运费险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多方协同促进,需要做好完善风险评估和定价机制,识别出异常行为和高风险用户的同时,也需要实时监测和识别虚假交易和骗保行为,让相关乱象无所遁形。 商家和平台不得不取消免费赠送 可以为消费者“买买买”保驾护航的退货运费险,由华泰保险一枝独秀已扩展为国内大多数财险公司的业务,保费规模也在不断攀升。2023年,有险企的退货运费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超过60亿元。 不过,正接近普及的退货运费险却开起了倒车,商家、消费者在一夜间与退货运费险渐行渐远。 据报道,一些商家正开始关闭退货运费险服务。有商家称,退货运费险可以解决退货运费之忧,但随之而来的是退货率逐年升高,这成为关闭
快递物流2023年“卷”出六大趋势,2024面临十大变化
快递物流是经济的“晴雨表”。12月初,2023年快递量首次破1200亿件大关,我国快递年业务量实现连续三年突破1000亿件,展示出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为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写下生动注脚。这一年,快递业务量收持续攀升,末端履约服务提质增效,头部物流企业进村、出海加速,在打通产销通道、贯通供需两端、连通线上线下、畅通内外循环等方面继续发挥了更加突出的作用。同时,快递港股上市潮、即时物流进入盈利期、网络货运平台纷纷推出创新业务,都频频彰显出产业复苏的朝气。 12月中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 有分析指出,在电商增长背景下,一系列政策出台,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并带动供给、物流等相关上下游产业升级,消费者对物流水平的要求提升,将为供应链基础设施带来更多发展变革机遇。预计2024年国内物流市场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南都记者盘点发现,在过去一年,物流业已呈
快递“不告而投”怎么破?山东今年已开出118张罚单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网购的经历,而快递员能否送货上门,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近日,记者从山东省邮政管理局获悉,今年以来,山东省各级邮政管理局已向快递公司开具“不告而投”罚单118张。 所谓的“不告而投”是指快递企业或所委托的快递驿站在没有告知收件人、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将快递放到快递柜或者快递服务站的情况。2024年3月1日,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指出,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以及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属于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新规已实施大半年时间,但能做到主动送货上门的依然不多。一位快递员告诉我们,他们每天要派送几百个快递,如果每个都提前打电话联系并送货上门,会占用很多时间和精力。另外,不少消费者在填写收货地址的时候,写得较为模糊,也容易导致快递员无法上门派送。 如何才能破解快递“不告而投”的难题呢?山东省邮政管理局邮政业申诉中心工作人员王洁告诉记者,一方面是引导和监督快递企业规范员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消费者也需要规范填写收件地址
快递员不消毒取样、支原体肺炎漏检,谁来规范病毒上门检测
11月25日,有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预约线上检测支原体肺炎时遇到漏检情况。据戴小琳的妈妈回忆,若非北京世纪坛医院的检测结果及时出现,医生参考某平台上门检测的“阴性”结果,自己即便表面症状、血项、肺片都疑似支原体肺炎,不到8岁的儿子就不可能及时用上多西环素,改走阿奇霉素输液,治疗至少会耽误三天。 这样的漏检并非个例。在微博、小红书、黑猫投诉等平台,关于呼吸道上门检测漏检的投诉比比皆是。除了漏检问题,两大平台的上门检测服务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关于“骑手是否有能力取样”“不戴手套、不消杀的取样是否会存在交叉感染”等问题也被包括戴小琳妈妈在内的家长们一一提出。在支原体肺炎爆发的第二个冬天,谁将负责规范上门检测流程?谁来为病毒防控守好检测关? 漏检并非个例 “孩子当时的肺部状况已经是肺炎,难以想象如果尝试使用阿奇霉素,情况会恶化到何种程度。”戴小琳的母亲回忆道。戴小琳在11月14日凌晨发烧至37.9度。由于班级中出现了支原体肺炎的病例,而戴小琳一周前因过敏曾前往世纪坛儿科急诊,存在多重交叉感染的风险。出于谨慎,她当天一大早便为儿子请了假,并前往世纪坛医院进